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 ZKP)技術作為區塊鏈重要的創新之一,為隱私運算和資料可信賴性提供了堅實基礎。在無需暴露原始資料的前提下,驗證者能夠確信某個聲明為真,這項特性已廣泛應用於匿名支付、Rollup 擴容方案、分散式儲存和鏈間通訊等多個領域。然而在目前應用實務中,ZKP 的廣泛採用始終受制於一個核心難題:驗證的擴展性瓶頸。
目前主流區塊鏈平台在處理零知識證明驗證時,面臨高昂成本、低吞吐和較長延遲的問題。鏈上執行複雜的密碼學運算既消耗資源,也拉高了系統負載。例如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以太坊主網累計在 ZKP 驗證上消耗的 Gas 費用已達到約 6,140 萬美元規模(基於 Nebra 和 OurNetwork 的 Dune 儀表板資料)。而在實際應用中,諸如 AI 資料驗證、隱私支付等場景,對高頻低延遲驗證的需求愈發迫切,傳統架構已難以支撐。
Soundness 作為下一代驗證基礎架構提出者,試圖從架構上重塑 ZKP 驗證路徑。專案將鏈下並行驗證與鏈上最終確認有效解耦,建構出由 Sui 高效能區塊鏈、Walrus 去中心化儲存網路以及 SP1 零知識虛擬機器三大核心模組組成的跨鏈驗證層架構。根據專案提供的測試數據,Soundness 技術有可能將零知識證明的驗證延遲從分鐘級縮短至秒級,同時降低驗證成本,理論上支援每秒數千筆證明驗證。
有別於以太坊擴容導向的 zkSync、Polygon zkEVM 等項目,Soundness 採用通用化驗證層定位,強調去中心化安全性、跨鏈相容性與開發者友善性。本報告圍繞其係統架構、效能瓶頸應對策略、生態協同機制與差異化競爭路徑進行解析,旨在回答一個關鍵問題:
在驗證成本持續攀升、跨鏈通訊複雜化、隱私監管趨嚴的多重壓力下,Soundness 是否具備成為「零知識驗證基礎設施標準」的可能性?
作者:Clare Yang,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員
封面:Logo by Soundness,Photo by Dima Solomin on Unsplash,Typography by Web3Caff Research
字數:全文共 11000+
目錄
- 引言:零知識證明的機會與限制
- 零知識證明是什麼?
- 目前應用面臨的結構性瓶頸
- Soundness 的技術定位與架構設計
- 驗證即服務(VaaS)的基礎設施定位
- 三大核心技術模組建構底層支撐
- Walrus 去中心化儲存網絡
- Sui 高性能區塊鏈
- SP1 零知識虛擬機
- 模組協同機制與流程路徑圖
- 科技生態協同
- 技術創新與性能突破機制
- 全去中心化驗證網絡
- 鏈下聚合驗證
- SP1 zkVM 與遞歸驗證能力
- 擴展性突破與應用價值
- 技術流程如何改善驗證體驗?
- 性能提升帶來了哪些變化?
- 哪些場景最先受益?
- 市場競爭與差異化分析
- 零知識驗證市場趨勢
- 主流技術方案的橫向對比
- Soundness 的差異定位
- 面臨的挑戰與產業不確定性
- 驗證層之爭的未來
- 使用者體驗的改善來自於驗證響應速度的提升
- 開發者從中獲得更強的驗證可組合性
- 驗證能力正走向協議級結構化抽象
- 判斷專案前景需關注的指標
- 驗證層未來演進的提問
- 要點結構圖
- 參考文獻
引言:零知識證明的機會與限制
零知識證明是什麼?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 , ZKP )是一種讓證明者在不洩露任何原始資訊的前提下,向驗證者證明某個陳述真實有效的密碼學協議。 ZKP 技術為「隱私保護」與「資料可信任」之間的矛盾提供了相容性解決方案,已成為區塊鏈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元件。
在過去幾年,隨著區塊鏈應用從 Token 擴展到鏈上游戲、社交、身分管理等領域,用戶對於資料隱私和驗證安全的要求迅速上升。 ZKP 被廣泛用於支援匿名交易、鏈上資產透明驗證以及合規的隱私認證。例如,Zcash 採用 zk-SNARK 技術實現了真正匿名的 Token 支付,Mina Protocol 則透過遞歸零知識證明將全節點資料壓縮到僅幾 KB,提升了行動端鏈上驗證的可能性。
從密碼學的角度來看,零知識證明(ZKP)之所以強大,源自於其三大核心特性:完備性(能夠驗證真實命題)、可靠性(極難被偽造)以及零知識性(在驗證過程中不洩露任何額外資訊)。正是憑藉著這些特性,ZKP 在「可信任執行」和「隱私合規」之間架起了橋樑,成為推動下一代區塊鏈應用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
市場研究機構 Aligned Research 預測,到 2030 年,Web3 與 ZKP 相關的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 100 億美元,年需求量預計達到近 900 億次零知識證明,其中驗證環節所佔比例正快速提升。 ZKP 已不再是單一專案的加分項,而正成為 Web3 世界中「可落地、可重複使用」的通用模組。
目前應用面臨的結構性瓶頸
儘管 ZKP 技術理論上具有吸引力,但在現實部署中,其最大挑戰來自於驗證環節的成本和效能。
目前主流區塊鏈平台尚未針對密碼學計算進行結構性優化,ZKP 的驗證過程必須在鏈上運行大量乘法、雜湊或配對計算,造成資源消耗龐大。以以太坊為例,在預設環境下每個區塊最多只能處理 120 條左右的 ZKP 驗證請求,主要受到 Gas 限制和計算資源瓶頸的雙重影響。這種限制使得每秒只能處理個位數層級的驗證交易,遠遠無法滿足高頻應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