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公鏈競爭格局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隨著以太坊生態在本輪週期鮮有類 DeFi 的範式創新,Layer2 的發展和主網拓展目標的逐漸背離,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對以太坊的質疑之聲;而 Solana 作為高性能公鏈的代表,在本輪週期則表現出對 Sol,尤其是以高頻資產的整合模式和迷態
為此,從宏觀視角,本篇研究將從以太坊和 Solana 不同的底層技術架構出發,探討不同的技術路線和治理哲學可能衍生出哪些不同的公鏈生態。同時,也將探討最終區塊鏈將可能沿著哪些路線獲得永續的發展。而從微觀視角,本篇研報將把研究顆粒度進行極致細化,我們將為讀者呈現:真正影響區塊鏈網路安全性、效能和使用成本的五個因子;決定以太坊和 Solana 網路費用的計算公式;以太坊和 Solana 相差數十倍的資金周轉率等等細節。總之,本篇研發將從宏觀和微觀多方視角,為讀者呈現一個全方面的以太坊和 Solana 生態全景圖,從而幫助讀者看清公鏈之王衛冕者和挑戰者的當下與未來。
作者:CG|週一劍,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員
封面: Photo by Unsplash+
字數:全文共 10600+ 字
目錄
- 發展背景
- Ethereum 和 Solana 的技術架構對比
- 共識機制
- 執行模型
- 網路架構
- 節點准入
- 費用機制
- 小結
- 生態與市場現況對比
- 生態多樣性
- DeFi 資金量
- 鏈上交易額
- 資金周轉率
- 小結
- 風格迥異的治理哲學
- 治理結構
- 治理流程
- 社區文化
- 小結
- 各自面臨的挑戰
- 小結
- 公鏈價值分化時期的未來展望
- 總結
- 要點結構圖
- 參考文獻
發展背景
自 2014 年,以太坊把智能合約引入底層公鏈以來,近十年先後出現了數十條號稱超越以太坊的競爭鏈,但是,以太坊作為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的創新前沿,一直以絕對優勢壟斷著底層公鏈這個賽道,公鏈之王的地位從未被撼動過。
然而,自 2021 年開始,以太坊開始把主要精力轉向 PoS 機制以及大力發展 Layer2 生態,以太坊主網之上的應用創新開始減少,部分開發者開始轉向 Layer2,然而,經過近兩年的發展,曾經被寄予厚望的 Layer2 並未能誕生出範式的應用創新,而且 Layer2 對以太坊主網的增益以太坊主網資源的消耗與利用,Layer2 與以太坊主網之間的割裂感愈發強烈。此時,以太坊社群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些人開始對以太坊的技術路線產生質疑。
同時,市場也開始出現細微變化,越來越多的高性能競爭鏈開始行動,它們以快且便宜的應用級公鍊為賣點,吸引了大量願意嘗試的開發者,在迷因文化投機狂潮及高頻資產交互場景帶來的鏈上數據狂飆的刺激下,人們開始不那麼在乎以太坊標榜的去中心化口號。以太坊曾經壟斷的智慧合約市場開始被高性能公鏈逐漸蠶食,以太坊公鏈之王的地位開始受到挑戰。而挑戰者中最亮眼的當屬 Solana。
底層公鏈賽道誕生十餘年來,圍繞著技術架構的孰優孰劣爭論不休,關於公鏈治理的問題也一直沒有答案。而如今,以 Solana 為代表的高性能公鏈在本輪週期的優異表現,明顯蓋過了初代公鏈-以太坊的風頭,這讓人們不得不再重新回到底層技術架構和治理方案這些本質問題上來重新思考。
因此,該研究將首先從以太坊和 Solana 的底層技術架構開始,逐漸延伸到各自的鏈上生態和治理風格,並以此探討,未來底層公鍊和公鏈上層應用可能的發展態勢。
Ethereum 和 Solana 的技術架構對比
公鏈底層技術架構涉及多個方面,而本篇研究的主題是探討不同的技術架構對公鏈生態的不同影響。與生態應用相關性最強的就是公鏈的網路安全性、網路效能和網路使用成本,而影響這三個資料的主要因素是:公鏈的共識機制、執行模型、網路架構、節點存取、費用機制這五大維度,因此,本小節我們將從這 5 個面向展開,對於其他技術細節則不進行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