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公链竞争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随着以太坊生态在本轮周期鲜有类 DeFi 的范式创新,Layer2 的发展和主网拓展目标的逐渐背离,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对以太坊的质疑之声;而 Solana 作为高性能公链的代表,在本轮周期则表现突出,尤其以高频资产交互场景和迷因文化驱动的模式创新,使 Solana 生态逐渐呈现对以太坊的挑战态势。
为此,从宏观视角,本份研报将从以太坊和 Solana 不同的底层技术架构出发,探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治理哲学可能衍生出哪些不同的公链生态。同时,还将探讨最终区块链将可能沿着哪些路线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而从微观视角,本份研报将把研究颗粒度进行极致细化,我们将为读者呈现:真正影响区块链网络安全性、性能和使用成本的五个因子;决定以太坊和 Solana 网络费用的计算公式;以太坊和 Solana 相差数十倍的资金周转率等等细节。总之,本份研报将从宏观和微观多方视角,为读者呈现一个全方面的以太坊和 Solana 生态全景图,从而帮助读者看清公链之王卫冕者和挑战者的当下与未来。
作者:CG|周一剑,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
封面:Photo by Unsplash+
字数:全文共计 10600+ 字
目录
- 发展背景
- Ethereum 和 Solana 的技术架构对比
- 共识机制
- 执行模型
- 网络架构
- 节点准入
- 费用机制
- 小结
- 生态与市场现状对比
- 生态多样性
- DeFi 资金体量
- 链上交易额
- 资金周转率
- 小结
- 风格迥异的治理哲学
- 治理结构
- 治理流程
- 社区文化
- 小结
- 各自面临的挑战
- 小结
- 公链价值分化时期的未来展望
- 总结
- 要点结构图
- 参考文献
发展背景
自 2014 年,以太坊把智能合约引入底层公链以来,近十年先后出现了数十条号称超越以太坊的竞争链,但是,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的创新前沿,一直以绝对优势垄断着底层公链这个赛道,公链之王的地位从未被撼动过。
然而,自 2021 年开始,以太坊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向 PoS 机制以及大力发展 Layer2 生态,以太坊主网之上的应用创新开始减少,部分开发者开始转向 Layer2,然而,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曾经被寄予厚望的 Layer2 并未能诞生出范式的应用创新,而且 Layer2 对以太坊主网的增益效果也未能体现,社区看到的更多是 Layer2 对以太坊主网资源的消耗与利用,Layer2 和以太坊主网之间的割裂感愈发强烈。此时,以太坊社区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一些人开始对以太坊的技术路线产生质疑。
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出现细微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竞争链开始行动,它们以快且便宜的应用级公链为卖点,吸引了大量愿意尝试的开发者,在迷因文化投机狂潮及高频资产交互场景带来的链上数据狂飙的刺激下,人们开始不那么在乎以太坊曾经标榜的去中心化口号。以太坊曾经垄断的智能合约市场开始被高性能公链逐渐蚕食,以太坊公链之王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而挑战者中最亮眼的当属 Solana。
底层公链赛道诞生十余年来,围绕着技术架构的孰优孰劣一直争论不休,关于公链治理的问题也一直没有答案。而如今,以 Solana 为代表的高性能公链在本轮周期的优异表现,明显盖过了初代公链-以太坊的风头,这让人们不得不再重新回到底层技术架构和治理方案这些本质问题上来重新思考。
因此,该研报将首先从以太坊和 Solana 的底层技术架构开始,逐渐延伸到各自的链上生态和治理风格,并以此探讨,未来底层公链和公链上层应用可能的发展态势。
Ethereum 和 Solana 的技术架构对比
公链底层技术架构涉及多个方面,而本份研报的主题是探讨不同的技术架构对公链生态的不同影响。与生态应用相关性最强的就是公链的网络安全性、网络性能和网络使用成本,而影响这三个数据的主要因素是:公链的共识机制、执行模型、网络架构、节点准入、费用机制这五大维度,因此,本小节我们将从这 5 个方面展开,对于其他技术细节则不进行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