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虛擬機器(EVM)作為主流執行環境,正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因單執行緒串列處理機製而產生的效能瓶頸、由全域費用市場所引發的高成本問題,以及硬體資源利用率不足等情況。上述問題限制了區塊鏈系統的可擴展性,對去中心化應用的大規模落地構成阻礙。
在這樣的背景下,SOON 計畫提出了一個通用型 Layer 2 框架。此框架解耦 Solana 架構中的 “執行層” 與 “共識層”,突破了 SVM 傳統上僅應用於 Solana 生態的局限,將其打造為一個可靈活部署於多種公鏈的高性能執行層。借助 Solana 虛擬機器(SVM)的高效能優勢,SOON 顯著提升了基礎 Layer 1 的執行效率。
為適配 Layer 2 場景,SOON 研發了專門優化的 Decoupled SVM,解決了傳統 SVM 在 Merkelization 上的缺陷,同時引入了水平擴展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平行處理能力。此外,SOON 還推出了 InterSOON 跨鏈通訊協議,旨在支援多鏈協作與互通,逐步建構類似 Optimism Superchain 的跨鏈協作生態。
本研刊將從 SOON 的技術架構、創新設計、生態佈局、經濟模型以及競爭挑戰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分析,全面解讀其技術突破與未來規劃,為產業愛好者與實務工作者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洞察與分析。
作者:石塔西,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員
封面:Logo by SOON,Photo by Unsplash+,Typography by Web3Caff Research
字數:全文共 10400+
目錄
- EVM 的不足與 SVM 的優勢
- 單線程 vs. 多線程
- 費用機制:全域 vs. 本地
- 開發者文化
- SOON 技術方案
- Decoupled SVM
- Forked SVM 的缺點
- 解耦
- 運作流程
- 優勢
- Merkelization
- Horizontal Scaling
- InterSOON
- Decoupled SVM
- 生態現狀
- 激勵機制設計
- 競爭態勢
- OP Stack
- Sonic SVM
- Eclipse
- 性能與現狀
- 團隊與融資
- 總結
- 要點結構圖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