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ano Layer1 公鏈建立在一個偉大的前提和願景上,那就是將金融,身份,資訊的力量掌握在個人手中。從 Coin Kickofff 發布的報告來看,在 2017 年被作為正式項目開發的加密項目到如今已經消亡了 60%,而 Cardano 則歷經數年的發展,見證了行業的起伏與繁榮。從最初建造基礎設施的 Byron 時代到實施全面去中心化治理的 Voltaire 時代,Cardano 一直在按照既定的路線圖推進。如今隨著 Plomin 硬分叉,Cardano 已經走完了從創立之初就設立的基礎設施建設路線圖,成為了全球首批由 Token 持有者治理的去中心化公鏈之一,在這個用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作為核心理念的行業,Cardano 逐步推進的發展模式與行業主流節奏形成鮮明對比。
本研究報告將帶領讀者走完 Cardano 七年的建設之路,回顧其從理論構想到技術落地的每一個關鍵節點,解析其學術驅動的開發模式、逐步實現的治理機制,以及其在擴展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上的探索。最後將客觀的呈現其目前生態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幫助讀者以更多維度認識這個這條長期主義導向的公鏈,並理解其在區塊鏈產業中的技術發展路徑及去中心化治理模式。
作者:貝西,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員
封面:Photo by Chamfjord on Unsplash,Logo by Cardano,Typography by Web3Caff Research
字數:全文共 17000+
目錄
- 背景
- Cardano 路線圖
- Byron 時代(基礎階段)
- Shelley 時代(去中心化階段)
- 共識研究的推進
- Goguen 時代(智能合約階段)
- 擴展 UTXO(eUTXO)模型:智能合約的基礎
- Plutus 智慧合約平台:高安全性合約
- 多資產支援(原生 Token):去合約化的 Token 發行
- Cardano 生態的崛起:DeFi、NFT 與去中心化應用
- Basho 時代(擴展性階段)
- Hydra(Layer-2 擴充方案):提升吞吐量
- 側鏈與互通性:多種應用場景
- Voltaire 時代與 Plomin 硬分叉(治理階段)
- CIP-1694:Cardano 治理架構的基石
- Cardano 憲法的製定
- Voltaire 時代的階段性發展
- Plomin 硬分叉:第一個完全由社群驅動的協議升級
- 真正自治、自我演進的區塊鏈
- Byron 時代(基礎階段)
- Cardano 生態現狀
- 去中心化應用(DApp)與 DeFi 生態
- 開發者工具與基礎建設
- 現實世界問題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與實際應用
- Cardano 生態的現況與展望
- 與其他 Layer1 的比較
- 以太坊
- 共識機制
- 設計架構和擴展性
- Solana
- 共識機制
- 設計架構和擴展性
- Cardano
- 共識機制
- 設計架構和擴展性
- 挑戰與批評
- 緩慢的開發進度和落後的生態
- 開發者問題
- 以太坊
- 總結
- 要點結構圖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