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NEAR Protocol(以下簡稱 NEAR)聯合創辦人 Illia Polosukhin 參加英偉達 GTC24 大會的消息傳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Illia Polosukhin 曾是 Google 的 AI 研究員和產品經理,他將與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同台演講及參加小組討論,該消息使得 NEAR 被貼上了 “AI” 的標籤,並受到了資本市場和社區的密切關注。
借助熱門的 AI 概念,NEAR 在社交媒體被廣泛提起,其中涉及到分片、鏈抽象、NEAR DA 等一系列最新與 NEAR 架構實現的熱門概念也被市場熱議。當然不僅是停留概念方面,其中,依賴名為夜影協議的分片技術使 NEAR 理論達到了一萬 TPS,其宣傳的「鏈抽象」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展。在 NEAR,使用者可以透過信箱註冊,並享有類似「Twitter」頁面+「微信小程式」元件的互動方式,並擁有一萬九千餘個元件可供開發者使用。 NEAR 的帳戶使用戶能夠直接在多條鏈上進行交易,無需擔心 Gas Fee 和 Token 兌換問題,從而滿足了用戶的多種需求。除了與眾不同的鏈上體驗之外,NEAR 的技術堆疊也十分豐富,不僅有兩個運行已久的應用鏈 Aurora 和 Octopus Network,還推出了自己的數據可用性產品 NEAR DA。
因此,這份研究報告將帶你全面解構 NEAR 的基礎特徵、分片技術,鏈抽象進展,技術矩陣,生態發展情況,並進一步對 NEAR 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前景做出分析。
作者:Wayne,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員
封面: NEAR Protocol
字數:本份研報超 13500 字,預計閱讀時間 28 分鐘
目錄
- NEAR 介紹及發展史
- 分片之旅
- 連鎖抽象進展
- 什麼是鏈抽象
- NEAR 的鏈抽象架構
- 獨特的帳戶抽象技術
- 鏈簽名與 Gas 中繼器
- 豐富的技術生態
- NEAR DA
- 鏈佈局
- Aurora
- Octopus Network
- 競爭分析
- Ethereum
- Solana
- 小結
- 生態現狀
- NEAR 現存問題與挑戰
- 相對落後的 Web3 生態
- 性能過剩消耗大量成本
- 去中心化令人質疑
- BOS 的 UX 體驗問題
- BOS 用戶資料歸屬模糊
- 未來展望
- NEAR DA 打入 Ethereum 擴容市場
- BOS 架構的 “去鏈化”
- 多鏈 Gas 中繼器
- AI 與 BOS 的結合
- zkWASM 升級 NEAR 驗證器
- 總結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