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区块链行业以 “世界计算机” 为名,构建了一套可编程的信任机器。然而,随着智能合约愈加复杂、AI 与 ZK 技术不断涌现、Rollup 和多链生态彼此割裂,我们开始意识到一个事实:链,不再能承载它自身的未来。
执行的边界、状态的碎片、虚拟机的桎梏、共识的重负——这些构成了链式计算的原罪结构。我们在这台世界计算机里,写得越多,就走得越慢;建得越大,就崩得越快。
于是,一个新范式开始浮现:不是再造一条更强的链,而是重写 “链是什么” 本身的定义。
这就是 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试图完成的事。它不是又一条高性能链,而是一个将 “链” 转化为 “协议空间” 的系统性实验。“对象” 取代 “账户” 成为计算最小单元,执行器不再绑定虚拟机,状态不再线性展开,而是被纳入一个可以异步协同的语义宇宙。
JAM 不只是技术的重构,更是秩序的重写。它解耦了虚拟机、共识、资源与自主性,让开发者第一次得以在协议层上定义服务逻辑、治理结构与资源市场。这不仅是 Polkadot 的第二次自我进化,更可能是整个 Web3 世界对自己提问的一次集体回答:如果我们要构建一个面向 AI、ZK、Agent 的链上文明——我们究竟该如何设计它的运行系统?
JAM 给出的,是一种极致抽象却结构清晰的答案。本文将带你深入理解这一新范式的核心逻辑、技术结构、制度愿景与潜在风险,以及它为何可能成为后以太坊时代,最值得下注的一次架构性转向。
作者:K,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
封面:Logo by Polkadot,Typography by Web3Caff Research
字数:全文共计 25000+ 字
目录
- JAM 架构概述:从区块链网络到分布式计算机
- 范式转向:从「链=虚拟机」,到「链=执行架构规范」
- 共识层:Safrole + GRANDPA 的双轨协同机制
- Object Space:全局单一对象空间
- 执行环境:PVM(Polkadot Virtual Machine)
- Core-Time Economy:执行资源经济系统
- 技术架构之外,潜在的经济与治理变革
- 总结:从架构到制度,JAM 为链上世界重建秩序
- JAM 的初衷:Parity 的反思与超越
- 反思一:对 Polkadot 的反思 —— 技术理想主义的副作用
- 反思二:对行业未来的反思 —— Web3 必须超越加密金融,成为信息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
- JAM 是对自主性范式的重构,也是开发者自由的系统级释放
- 论 JAM 对行业的启示意义
- 行业的 RISC-V 转向,以及 PVM 在其间的角色
- RISC-V 的优势为何契合区块链执行层
- 波卡 PVM:基于 RISC-V 的链上通用计算引擎
- 以太坊的 RISC-V 提案:追赶还是共识觉醒?
- 从 “世界计算机” 到 “超级计算机”:区块链叙事的十年演进
- 第一部分:2015 年的 “世界计算机”:愿景与局限
- 第二部分:模块化与金融化的叙事转型期
- 第三部分:2025 年的 “世界超级计算机”,新范式的崛起
- 行业的 RISC-V 转向,以及 PVM 在其间的角色
- 现状与未来:交付情况、路线图、风险与挑战
- 协议演进:从 0.1 到 1.0 的路径
- JAM 与 ZK 的短中长期路线图
- 短期策略:构建 ZK-JAM 的局部能力,不取代 elves
- 中期策略:建设高效可分布式的证明生成系统
- 长期策略:构建无需质押的全 ZK JAM 架构
- 风险与挑战:技术理想主义的过度工程化
- 要点结构图
- 参考文献
JAM 架构概述:从区块链网络到分布式计算机
自从 Gavin Wood 在 2015 年发表《以太坊黄皮书》、并参与创立以太坊后,他便始终站在区块链架构创新的前沿。作为最早提出 “Web3” 概念的思想家之一,Gavin 对去中心化技术的愿景从未止步于智能合约本身——而是指向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谁来定义秩序,谁来执行秩序。在以太坊逐渐演变为全球通用的智能合约平台之时,他选择离开,另起炉灶,构想出一套全新的链式逻辑与执行模型,这便是 Polkadot 的起点。
Polkadot 的诞生,不仅是对扩容性问题的回应,更体现了一种 多样性优于统一性、灵活性优于封装性 的设计哲学。它通过中继链与平行链结构,试图让每一条链都可以拥有自主性,而又共享安全。其底层技术栈 Substrate,更是一种 “区块链生成器”,赋予开发者定义运行时的自由。这种 链即秩序、链即法律系统 的理念,贯穿了 Polkadot 的整个第一阶段。
然而,当 Rollup 成为 L2 的主流叙事、当模块化链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Polkadot 原有架构也逐渐暴露出执行耦合过重、链间协作成本高、资源分配不灵活等局限。面对计算密集型、AI 与 ZK 驱动的新需求,Gavin Wood 再次提出范式转移:不是强化链,而是重写 “链是什么” 的定义。
这就是 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的历史起点。它并不是 Polkadot 的 “第二层”,而是一次彻底的秩序建构方式的变革——从 “链即虚拟机” 到 “链即执行规范的集合”,从共识层之上的多链协同,到执行层之内的资源调度与行为聚合。JAM 标志着 Polkadot 正在从一座多链城市,转型为一台去中心化的超级计算机,响应下一个十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