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時分,你對著手機隨口說道:「明天朋友結婚,幫我買套合適的禮服,預算 800 美元。」第二天早上醒來,一套精心挑選的禮服已經送到門口——商品篩選、價格比較、款式匹配、尺寸確認,甚至支付結算,全程無需人工幹預。面對這樣的場景,你會感到驚喜還是不安?
這並非想像,而是 2025 年 9 月 16 日 Google 聯合全球超過 60 家頂級支付與科技公司發布的 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協議所描繪的現實圖景。當 AI 代理開始 “管理錢包”,當智慧演算法可以代表人類自主決策並執行支付時,我們正站在金融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折點。
更值得關注的是背後的巨頭聯盟:當 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PayPal 等傳統金融巨頭與 Coinbase、以太坊基金會、MetaMask 等 Web3 基礎設施提供商選擇聯合支持同一技術標準時,這種跨越傳統與創新、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空前合作,預示著一場可能重塑全球經濟運作機制的深刻變革。
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的現實性:全球穩定幣市場總規模已接近 2,940 億美元,2025 年上半年供應量從 2,040 億美元成長至 2,520 億美元。 AI 相關去中心化應用的活躍度同樣呈現爆發式成長,為「代理經濟」的興起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基礎設施保障。
從人類支付史的角度來看,從貝殼、金銀到紙幣、行動支付,每一次支付方式的革命都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躍升和經濟形態的重建。而今,當智能代理獲得自主支付能力時,我們可能正迎來支付史上又一次深刻的變革——這次變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改變了支付的 “工具”,更改變了支付的 “主體”:從人類擴展到智能代理。
AP2 協議的發布也許標誌著 AI 與 Web3 融合的關鍵節點,也預示著金融業自動化與去中心化未來的到來。 本文將解析 AP2 協議的技術原理與創新機制,系統梳理驅動這項變革的產業力量與商業邏輯,全面評估其在消費、企業和 DeFi 領域的應用前景,並探討相關的風險挑戰、監管應對以及未來的競爭格局演變。
作者:Clare Yang,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員
字數:全文共約 20,000 字
目錄
- AI 代理支付:金融交易的新形式
- 傳統支付模式的挑戰
- Web3 用戶的崛起
- 數位身分與去中心化認證
- AP2 的核心機制:如何解決付款中的信任問題?
- 授權、真實性、責任:AI 支付的「不可能三角」?
- Mandates:從模糊意圖到明確合約的轉換
- 密碼學安全與隱私保護
- 產業生態:誰在推動這場變革?
- 巨頭的集體投入
- 穩定幣與加密資產:去中心化支付的關鍵
- Web3 原生力量的生態擴張
- 應用場景:AI 與 Web3 如何改變支付和金融?
- C 端的體驗革命:從 “我要買” 到 “AI 幫我買”
- B 端的效率提升:供應鏈金融的自動化
- DeFi 的智慧化:AI 如何改變去中心化金融
- 改變跨境支付的技術
- 風險與挑戰:AI 支付的隱憂與應對
- AI 越權與安全挑戰
- 系統性風險與市場穩定性
- 隱私保護與資料安全挑戰
- 監理合規與法律挑戰
- 我們將邁向怎樣的金融未來?
- 全自動化金融:人類角色的重新定義
- 代理市場經濟:AI 開始僱用 AI
- 競爭格局與生態位爭奪
- 寫在最後:金錢與信任的變革
- 要點結構圖
- 參考文獻
AI 代理支付:金融交易的新形式
傳統支付模式的挑戰
AI 代理商的興起對傳統的支付方式提出了挑戰。從「點擊支付」到 AI 代理自主支付,正在改變金融交易的操作模式,推動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 Web3 的發展。
人類支付方式的演進歷史,實質上是一部技術進步與社會需求相互推動的發展史。從最初的物物交換到貴金屬貨幣,解決了價值儲存和計量單位的標準化問題;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實現了貨幣與實物價值的分離,大幅提高了流通效率;從紙幣到銀行卡,引入了電子化處理機制,使跨地域支付成為可能;從銀行卡到行動支付,實現了支付的即時化和便民化。
然而,無論支付工具如何演進,支付的主體始終是人類。所有的支付系統設計,都圍繞著人類的認知特質、行為習慣和決策模式。使用者介面追求直覺易懂,交易流程強調使用者確認,安全機制依賴人類判斷。
而 AI 代理的決策過程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徵,主要表現為從需求到方案的智慧轉換、動態最佳化的決策過程,以及多目標平衡的複雜權衡。 AI 代理程式能夠將使用者的模糊表達轉化為精確的購買方案,在執行過程中持續調整策略,同時考慮價格、品質、交貨時間、售後服務等多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