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GENIUS Act》(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下面简称 GENIUS 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首部为稳定币制定全面框架的联邦法律。该法案的签署意味着稳定币将成为未来美元全球影响力竞争中的关键工具,也意味着美国希望在全球数字金融秩序重塑中迈占据先机。而这并非孤例,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香港、欧盟、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也在加速建立稳定币监管体系,中国香港更是在 5 月率先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为亚洲首个建立法币稳定币发牌制度的法域,并为本区域金融市场的数字化升级争取主动权。[1]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同步推进的背后,是对新型数字资产篮子以及跨境资本控制权的系统性博弈。在这种背景下,稳定币正逐渐从过去缺乏监管约束的灰色地带,演变成为主要经济体之间竞争与协作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通过转型成为更透明、更具责任感的金融市场组成部分,稳定币将其资产可编程化与全球可转移性的特性代入了跨境资本流动、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机构,推动金融市场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进化。这不仅是挑战,对于像中国香港这样既拥有高度开放金融环境、又具备法治与跨境清算能力的地区而言更是一场巨大的机遇,稳定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提升货币国际化程度、重构区域金融网络的可能路径。
本报告将以稳定币的功能视角为起点,系统拆解其底层金融逻辑与经济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在这一新秩序中,主要经济体如何通过本币锚定稳定币体系构建金融影响力、并与其他稳定币竞争合作。我们将尝试建立一套从功能、资产逻辑到国际博弈的稳定币全景模型,为读者提供从微观到宏观的稳定币全景图。
作者:Hendrix,Web3Caff Research 研究员
封面:Photo by Andrei Castanha on Unsplash
字数:全文约 22000 字
目录
- 稳定币简介
- 微观视角:稳定币系统在金融中介理论视角下的创新
- 资产中介视角:传统商业银行账户 VS 稳定币账户
- 支付/结算中介视角:传统电子支付系统 VS 稳定币支付系统
- 宏观视角:稳定币的经济体系模型构建
- 单经济体稳定币经济循环模型构建
- 稳定币经济体与非稳定币经济体经济循环模型构建
- 竞合关系下的稳定币经济体模型
- 当前法币稳定币的行业态势
- 美元支付稳定币的主要市场参与者
- 美元稳定币优势失效风险
- 全球当前主要经济体监管进程
- 稳定币经济间竞合模型构建
- 对未来稳定币竞争的展望
- 总结
- 要点结构图
- 参考文献
稳定币简介
在过去十年中,稳定币(Stablecoin)作为一种旨在 “锚定” 现实世界资产价值的加密货币(通常与某种价格相对稳定的资产,如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或黄金等大宗商品挂钩),逐步发展成为链接传统金融系统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关键桥梁。稳定币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其他加密资产在价值交换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问题,它们结合了传统法币的稳定性与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透明及高效特性,为数字世界的支付、交易和借贷提供了可靠的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以及不同的底层价值构建机制,稳定币可主要分为三大类: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这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它们通过在银行账户或货币市场基金中持有等值的法定货币(如美元)作为储备,来锚定其价值。发行方通常声称,每发行一枚稳定币都有等值的法币资产作为背书。相对知名的这类稳定币包括 Circle 发行的 USDC,以及 Tether 发行的 USDT;
- 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这类稳定币通过超额抵押波动性较低的主流 Web3 资产(如 BTC 或 ETH)来维持稳定。例如,要铸造价值 100 美元的加密抵押稳定币,用户可能需要锁定价值 150 美元甚至更多的 Web3 资产。这种超额抵押是为了应对底层抵押物价格下跌的风险。比较知名的项目有 SkyEcosystem(原 MakerDAO)维护和管理的 USDS(MakerDAO 品牌升级后,新版本的 DAI);
- 算法稳定币:这类稳定币不依赖任何现实或加密资产抵押。其稳定性完全依靠一套复杂的链上算法和智能合约来维持。当稳定币价格高于锚定目标时,算法会激励用户铸造新币以增加供应;当价格低于目标时,算法则会通过销毁 Token 或提供套利机会来减少供应。
随着链上生态的兴起以及需求快速增长,据 DeFiLlama 披露,截止今年 7 月 30 日,稳定币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了 2661 亿美元,今年的市场规模已经增长了 22%,稳定币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潜力与力量的系统。